文章列表

  紅軍在黎明時,政治部即通告各部隊,在苗家區(qū)域中應絕對遵守紀律,并叫紅軍兵士每人備一件東西送給苗家。當蕭克由湘邊...

  范長江1937年在《大公報.》上發(fā)表的《塞上行》記載則不同,他說,會理西昌一帶有未開化的彝族,他們的社會經(jīng)濟還...

  楊得志在回憶錄中寫道:翻過夾金山,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的同志會合了。長征半年多來,第一次遇到兄弟部隊。一方面...

  一九三五年七月二十四日,毛澤東、周恩來、朱德、張聞天等中央領(lǐng)導同志隨軍委縱隊翻越倉德雪山,時任軍委干部團政治部...

  楊成武回憶:遵義會議后,毛澤東重新取得紅軍的指揮權(quán),徹底扭轉(zhuǎn)了形勢。紅軍晝行夜宿,十里一個小休息,三十里一個大...

  在紅軍中,毛澤東有諸葛亮之稱。紅軍過烏江后,毛澤東命令部隊停止前進,派出一個團向北跑步行軍兩百余公里抵達古藺。...

  王平回憶說,渡過烏江以后,紅軍采取聲東擊西的戰(zhàn)法,迅速進到貴陽東北地域,占領(lǐng)了牛場、狗場、貓場,直逼貴陽。部隊...

  婁山關(guān)在遵義城北一百二十里處,盤山公路在關(guān)口通過,北達桐梓,地勢十分險要。門樓是兩間茅屋,一通石碑刻著“婁山關(guān)...

  陳士榘回憶說,長征過茅臺時,因連續(xù)行軍,天氣潮濕,紅軍中爛腳甚多,故有人用茅臺酒洗腳消毒,其實是用酒泡腳,盛小...

  羅炳輝是云南人,久在云南軍隊中服務,曾屬朱培德部下,早年為秘密共產(chǎn)黨員,在江西吉安為民團指揮時,率幾百民團加入...

  長征中突破烏江天險,初渡,首批一營官兵乘三竹筏神速抵對岸,并占領(lǐng)敵高地。而此時,敵預備隊進攻凌厲,一營被逼至江...

  劉伯承回憶湘江之戰(zhàn)時說:“雖然(紅軍)最終渡過了湘江,但卻付出了慘重的代價,人員折損過半?!毕娼畱?zhàn),打了一個...

 1935年1月15日晚飯后七點鐘,二十人來到柏宅里一間長方形的房間里。從某種意義說,這二十個人在這里開會,是為...

  在遵義會議上,毛澤東還猛烈抨擊了未能和19路軍聯(lián)合這件事。他說,這就使紅軍失去了一個迂回到國民黨防線背后、從后...

  遵義會議所有的參加者當中,只有何克全(凱豐)完全支持博古和李德。他曾在莫斯科學習過,是個“正統(tǒng)”的“布爾什維克...

  遵義會議精神,先是傳達到團以上干部。當宋任窮政委向干部團連以上干部傳達時,大家精力特別集中,雖然時而飄著毛毛雨...

 1935年1月3日或4日早上,劉亞樓命令二師六團立即奪取遵義。六團團長朱秋水、政委王集成率部,冒大雨急行軍。至...

  慘烈的湘江之戰(zhàn)后,紅軍不得不退入深山區(qū),翻越老山界,進入湘西南。老山界又名越城嶺,山體很大,東西長六百多里,南...

  遵義會議時柏宅的情景依然如故:里屋內(nèi)是普通的灰泥墻,紅色的木質(zhì)地板和門窗。屋子很空,天花板上吊著一盞煤油燈,中...

  烏江之戰(zhàn)后,紅軍進入遵義。遵義城之商民非但不逃,而且孤兒習藝所、學校學生及商民貧民等成群結(jié)隊,懸旗歡迎紅軍,旗...

  進入遵義第三天,紅軍在第三中學操場開民眾大會,朱德和毛澤東親自出席,工農(nóng)、學生、商民被宣傳而執(zhí)旗參加大會者將萬...

  紅軍進入遵義時,遵義全城有男女中學校五六所,紅軍對于學校機關(guān)不駐兵,以示維護教育,但各校均未上課。唯紅軍對于青...

  在1927年9月《中共江西省委秋收暴動計劃》中,聯(lián)絡(luò)會匪的工作形成了比較系統(tǒng)清晰的思路。省委首先承認會匪是農(nóng)民...

上一頁
...
32 33 34 35 36
...
下一頁